这样的折子还没让舒云看到,作为丞相的萧何看到之后,眉头就是拧了起来,冷笑一声:“愚蠢!”
大汉呢,立国之初,就说了,以孝治天下,这辈子刘太公也没落项羽手里,刘邦也没说出什么“分我一杯羹”这样的混账话来,在这方面也没什么黑历史,所以,做了皇帝之后,立刘太公做了太上皇,又在舒云的建议下,将已经过世的刘媪封为太上皇后,而不是什么夫人。
至于孝道这种事情,有个说法叫做三年无改父道,当初刘邦在的时候,皇后尚且能够管理少府,参与朝政,结果轮到自个儿子当了皇帝,居然还不如丈夫在的时候了,这算什么孝道呢!
实际上,对于萧何这个层面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介意舒云主政,舒云主政的思路他们也能知道一些,无非就是刺激经济,以此强国。如今大汉刚刚建立没几年,这个时候,正是应该修生养息,恢复经济的时候,经济实力强大了,才谈得上其他,要不然,一穷二白的,光是匈奴人就不好对付好不好。
之前平城白登山那一战,可差不多就将国库乃至少府的库房里头的钱财甚至是物资都掏空了大半,要不是皇后善于敛财,大汉财政都要濒临破产了好不好,哪里还能让刘邦到处撒钱。
何况,太后也算是极有分寸的人,并不会什么事情都插嘴,她真正的重心还是在少府,而少府呢,本来就是直属于皇家的机构,他们母子两个究竟谁管着,是皇家的家事,这是下面的臣子该插口的吗?这根本就是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事实上,刘盈在看到折子之后,也非常恼火。
秦汉的时候,并不会出现有折子被下面的大臣先拦截下来,不会送到皇帝面前这种事情,因此,萧何虽说过了一遍手,最终,折子还是送到了刘盈那里。
刘盈一看,就是雷霆大怒,他事实上一直心里有数,舒云对于他的影响一直属于潜移默化,而不会真的直截了当地对刘盈说,我说的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刘盈暂时没感觉到自己的权力被别人瓜分了,事实上,舒云如今已经开始进入了无为而治的阶段,许多事情,已经不需要她亲自插手了。而且,少府的不少机构,已经被舒云转移到了刘盈那里,毕竟,舒云不可能管理一辈子的少府,甚至,少府如今体量实在是比较大,舒云已经提醒刘盈,以后要注意将少府拆分出一些机构出来了。
像是现在,舒云已经从少府拆出了一个大农来,主要负责农作物还有各种农用工具的引入与改良,还有在民间的推广。当然,虽说机构从少府独立出来了,不过财政上头,暂时还是依赖于少府的,等到回头能够靠着各种农具的推广挣钱之后,这个机构就能真正独立出来了。
事实上,在舒云的计划中,少府将会成立出几个科学院出来,与少府合作进行科学技术的改良与发展,成立属于大汉的皇家科学院出来。
而少府呢,就是相当于央行,央企,国企了,承担一部分安置就业人口,还有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当然,这些不是一年两年能做成的,如今许多偏远的地方,大汉的统治还没有深入人心呢,所以,还是先打好基础吧!
舒云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对刘盈几乎毫无保留,刘盈也不是什么傻瓜,事实上,这个时代的精英,对于经济方面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敏锐的,作为皇帝,当日刘邦在外征战,刘盈名义上监国,那个时候可就学了许多东西,尤其,舒云曾经就告诉过他,皇帝做需要的就是有钱,有钱才养得了兵,才不用受制于朝堂。另外呢,就是人心,刘盈只要能按照舒云的意思掌握住少府,那么一方面可以收拢人心,另一方面呢,还有源源不断的财源。
别的不说,以前的时候,上林苑就是个被战火折腾得差不多的皇家园林,到了老刘家手里呢,干脆用来安置一些失去了土地的百姓,当然,开国之初,这样的百姓其实不多,也就是到了后来,关中第一次授田结束,却又有一些当初为了逃避战乱,躲在南山之类的地方不敢出来的百姓出来了,他们不愿意离开关中,到别的有地的地方分田,干脆就留在了上林苑中给皇家耕种。
对这些百姓呢,收的租子可比外面那些地主低多了,甚至皇家有什么喜事,还要减免租税。因此,上林苑几乎是没什么产出的,但是到了舒云手里,舒云就直接叫人挑选各种长出来的果子比较好的果树,什么桃树,梨树,柿子树,枣树,栗子树之类的都要,然后进行嫁接,长出了果子之后,先卖鲜果,柿子,红枣这种可以做成干果,甚至干果更好吃的,制成干果卖,不能做干果的,还能用糖浆腌渍了做果脯,舒云还尝试着酿造果酒。上林苑地方大,变成果园之后,每年的收入那是蹭蹭蹭往上涨。
以前的时候,舒云还在上林苑养兔子,现在,民间也开始养兔子了,上林苑呢,就改为养鹿,这也算是刘彻的创意,将鹿借贷给百姓养着,不用自己费心,鹿茸鹿角都是钱,每年都能收割,这些可都是钱。
总之,如今光是上林苑的收益就足够皇室内部生活得比较滋润了,刘盈自然看得到其中的好处,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他自然是觉得,自家母后对自己,那是毫无私心,因此,对舒云愈发孝顺。
刘盈觉得自家母后简直是天下第一慈母,还又有一番灵慧的心思,下面那些大臣却想要唧唧歪歪,自然没法讨了刘盈的欢心。
因此,朝会上头,刘盈都懒得听那几个上折子的人啰嗦,直接就将人斥责了一番,又夺了他们的官职,叫廷尉审理,然后便拂袖而去。
许多人以为这几个人不光要面临刘盈的问罪,接下来还会面临太后的报复,毕竟,大家一贯觉得,女性都是小心眼的生物,太后也没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就被无端找了麻烦,太后不报复那才叫奇怪了呢!
舒云的确报复了,事实上,作为上位者,或者说,作为皇帝,太后这样的身份,宽容并不是什么良好的品质,这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做皇帝的,最宽容的,大概莫过于宋仁宗赵祯了,这位简直就是被人指着鼻子骂都能唾面自干,结果他最后得到了什么呢?一个只能说是虚名的谥号而已,他的女儿所托非人,想要和离都是不能,回来告个状都要被那些臣子训导一番,他的儿子一个接一个的死去,甚至,他后宫的妃嫔公然偷情,最终,他就算是再不爽,也得过继嗣子。结果过继来的这位根本就是个白眼狼,登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追封自个的亲爹做皇帝,对赵祯的遗孀还有女儿也没有半点照顾的意思。
事实上,皇帝这种生物,很多时候,不是他们要保持一个冷酷无情,或者说是喜怒无常的形象,实在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被那些臣子摸清楚了他们的脉门的话,那之后,只会被欺上门来。
像是历史上的刘盈,其实他难道真的是甘心老老实实待在自个母亲的阴影下,一切政事不是出自长乐宫,就是出自丞相吗?实在是他刚刚想要做点什么事情,就被那时候刚刚担任了丞相之职的曹参喷了一顿,他退缩了这么一次,然后就几乎没可能继续拿回自己的权柄了。
刘盈的许多悲剧都是出自他这样的性格,而如今呢,刘盈的性格跟那一条时间线上的他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起码没有被刘邦否定过,又在作为太子的时候做出了不少成绩,手里头也有相应班底的他,就算本性是比较宽厚的,但是呢,相比起来,性子可要强势得多。
而舒云呢,也不乐意自己成为那些大臣刷声望的工具,她如今已经习惯了一次次的穿越,而相比较刚开始来说,如今的舒云呢,其实比以前要任性不少,别的不说,她已经不怎么愿意继续受什么委屈了。所以,她能直接跟刘彻不阴不阳,只保持表面上的礼貌,也能对着刘邦甩脸子,而如今呢,几个秩比都不到一千石的官员,就敢拿着她刷名声,想要混个刚直的名头谄媚刘盈这个新君,要是舒云听之任之,一点表示都没有,对方还要觉得她软弱可欺呢!
因此,舒云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反应,舒云查了一下那几个人的出身,然后呢,就直接下了一道诏令,表示这等毫无忠孝之心,不能忠君体国的人才,刘氏用不起,所以,你们自个在家宣扬你们的忠心就好了,就别上朝膈应咱们老刘家的人了!因此,诏令上直接表示,这几家三族之类,五代不得出仕!
也是因为这几个人本身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出身,他们其实是出生儒家,在儒家里头呢,算是谷梁一派的,嗯,也比较倾向于鲁儒那边,事实上,鲁儒那边也有很多派系,孔子那么多的弟子,颜子的后人算是一个派系,还有什么曾子,子贡之类的,总之其实是很多的。
如果说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过多年的演变,事实上儒家最终是鲁儒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的话,如今的鲁儒呢,其实很悲催。
刘邦不喜欢儒家,因此朝堂上儒家出身的官员非常少,一般呢,就是在太学做博士,还有就是当初跟着叔孙通制定礼仪的那些人,如今也是在太仆,太常之类同样需要讲究一定礼仪规制的部门里头任职。他们这一次呢,也不过就是想要投机,毕竟,以前的时候,刘邦讨厌儒家,已经讨厌到了毫不掩饰的地步,所以呢,他们这些人只能缩手缩脚,不敢出头。
甚至,鲁儒呢,当年还干出了给项羽戴孝的事情,着实将刘邦恶心了一把,刘邦虽说没明说,但是如今呢,朝堂上就算是真的是鲁儒,也得打着儒家其他学派的旗号入仕。
这几个投机分子呢,在儒家里头,还是有一些身份地位的,要不然也混不到如今的地位,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不过就是想着,这事哪怕是失败了,也不过就是祸及自身,不会连累到其他人。等到以后,太后跟皇帝之间冲突变得明显起来之后,皇帝就会想到他们这些人的好处了。
哪知道,刘盈的确不是什么喜欢搞株连的人,将他们处置了也就算了,舒云呢,却并不打算纵容这种行为,要是什么事情,只需要揣摩帝王的心思,就能够身居高位,那么,还要做实事的人干什么!大家都去投机,都去搞党争好了!
党争这种事情本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呢,党争需要变成一种良性竞争,大家比能力,比政绩,而不是比谁能够摸准皇帝的心思,谁能够站在胜利者的那一方。
朝堂上光是这些想着各种斗争,不去干实事的人,那还有什么希望。
所以舒云一出手,直接就将他们打入了泥潭。
这些人呢,在齐鲁那些地方,本来也就算是官僚地主阶级了,家有恒产,日子过得不错,要不然呢,也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如今绝了他们五代之内三族的出仕之路,那么问题就大发了。
以后他们的子孙读书习武也是无用,他们乃至他们的亲戚都不再有可能结到什么靠谱的姻亲,只能在下层选择婚姻,如此一来,家族成员的质量自然会逐年下降,五代之后,起码是百年的时间了。百年时间,放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都足够一个国家从开始走向灭亡了,何况是一个寻常的家族。
没有了上面的庇护,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就会消失,财产也会被别人侵吞,可以说,百年之后,因为他们的错误,他们的子孙后代就会彻底沦为平民,说不定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拉的下脸,脚踏实地做事的话,那也未必不能成事,比如说去做商人,或者说干脆一点,改做别的什么行当,如果能够积蓄一定的财富和技术的话,总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可是如果他们不能够改弦更张,继续在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自然就是毫无光明的未来。
舒云来了这么一手,顿时,整个朝堂上的人都不敢吭声了!果然女人都是小心眼的生物,一下子就将这几个人的家族都算是完全打入了深渊,而为了跟他们撇清干系,只怕他们的宗族,都要将他们赶出家门,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只是,又不是自个儿子,谁会为他们操心呢!何况,他们的倒霉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帮着其他那些官员打探除了太后和皇帝的底线,以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当然,这并不耽误他们落井下石,起码,几个跟鲁儒,跟谷梁,或者说是跟儒家不对付的学派,立马就跳了出来,表示这些人本来就是一帮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货色,整天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指手画脚,实际上,孔子自个的黑历史就一大堆了,还都被墨子当年记下来了呢!
如今距离秦朝的时候也就是十几年,哪怕是现在喊暴秦无道最厉害的儒家,当年也是跪舔最彻底的一个,所以,谁还不知道谁啊!
这些其实算得上是各个学派之间的撕逼,真正坐到了三公九卿位置上的人,对于这些事情就看得比较淡了!
事实上,他们对于上头是谁主政,兴趣并不大,毕竟,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帝,比起刘邦这个老流氓来说,都好伺候多了!起码太后和皇帝都还算是讲规矩,而刘邦呢,很多时候,压根就不讲规矩。
另外就是,汉室如今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说北方那边。
欈市的存在,虽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匈奴的战意乃至战争潜力,但实际上呢,在短时间内,匈奴人的势力是得到了发展壮大的。
像是现在,草原上的那些部族,但凡是不臣服匈奴的,几乎都被匈奴人干掉了,剩下一些,简直是忙不迭地跑到了长城里头,投靠了汉朝。
另外就是,通过欈市还有非常频繁的商业交流,导致了匈奴人对于汉朝这边的许多情况都有了足够的了解,别的不说,刘邦过世,新帝登基这种事情,匈奴人自然是知道的。
这种权力交替的时候,最是容易浑水摸鱼,因此,这边才得了消息,那边匈奴人就表示,希望增加欈市里头青铜器乃至铁器的供应,最好能够多给一点茶叶,大黄什么的。
汉室这边呢,自然是严词拒绝了,每年就这么多,爱要不要!
匈奴人呢,如今因为可以跟汉人贸易,他们的战士几乎都能吃饱穿暖了,因此,能够动员起来的力量也比以前要多。另外呢,他们通过征讨月氏,征讨草原上那些中小部落,也算是积累了足够多的人口和奴隶,如今几年的时候,各个部族又多出了许多婴幼儿还有怀孕的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信心十足,觉得这一次,肯定是能够跟汉人好好掰一掰手腕了!
之所以依旧对汉人下手,实在是因为汉人那里吸引他们的财富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他们能够征服汉朝,那么,这些就都是他们的了,再不济,攻破几个城市,让他们拿着茶叶,大黄,丝绸,布帛还有羊毛纺织技术,跟他们换那些被俘获的军民,那也是很划算的嘛!
在这样的情况下,冒顿都不需要做太多的动员,大家就对攻打南面的汉朝有了足够的动力。
利益蒙蔽了人心,当初汉朝刚刚成立没多久,百废待兴的时候,尚且让匈奴人在白登山,在平城那边吃了亏,当然,最终呢,也是因为汉人主动提出了议和,导致了匈奴人依旧将自身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上,自视甚高。
而如今呢,汉室不光是经济上头在发展,军事上头也没落下,事实上,在汉室内部,小规模的战斗其实一直没有消停过,诸侯王叛乱,还有周边的一些小国不满于汉人的移民政策跟汉朝这边炸毛,当然,这种小事,地方上头的郡兵就能解决了,并不需要动用朝廷的大军,而南军北军,还有各种如今依旧保持了编制的野战军,事实上,一直在对其装备乃至战术进行更新换代。
舒云将上辈子的时候,那些人整理出来的各种战术资料都拿了出来,命令南军北军按照那些操典进行训练,另外呢,当科技树攀登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上辈子那些将全盛时候的匈奴王朝打得抱头鼠窜的军械也被生产出来了。
比起秦代的时候,更加先进的弓弩,还有更加能够保护自身的甲胄都被少府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上辈子匈奴人败得太快,后来分化政策也比较有效,以至于上辈子其实少府还生产出了如陌刀之类的大杀器,最终压根没能用得上,但是这辈子呢,舒云在楚汉之争的时候,就招揽了足够的墨者,没办法,光是有技术资料,没有能够弄懂这些技术资料的人,这些也是不可能从图纸变成实物的。而墨者呢,他们其实科学素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然,始皇帝搞出来的那些大工程也是做不出来的。墨家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没落,在舒云承诺了他们可以得到与秦朝的时候一般的待遇之后,他们一个个就乐意入仕做事了!然后呢,当钢铁还有水力锻造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少府就规模化生产出了一批陌刀出来,打算重现唐朝的时候,突厥人面对陌刀军团时候的绝望。
匈奴人这一次既然想要开战,那么,就先让他们见识一些汉人的厉害好了!
事实上,全新的装备,全新的战术,的确给了匈奴人一个惊喜,其实要不是现在钢铁锻造技术还差了点,舒云恨不得直接上火器,别的不说,宋朝时候用于守城的猛火油,就足够匈奴人喝一壶了。当然,这个能不用还是不要用,真要是引发了草原上的大火,那问题就大发了。
舒云早就将北方看作是自家的地盘了,好好保护还来不及呢,哪能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呢!
因此,火器这种可能会破坏草原生态的武器,能不用还是不要用了。
但是至于其他的嘛,还是有什么用什么吧!
几年的时间,哪怕汉室这边已经开始了战马的定向培养,比如说培养出更加吃苦耐劳的驮马,更加擅长负重的挽马,还有就是适合轻骑兵乃至重骑兵的战马,但是呢,这些刚刚起步而已。后世想要定向繁育出宠物猫狗尚且还需要一段时间,何况是如今呢!只能通过对于马种的一次次筛选,这可是个大工程,没个十年二十年,压根看不到什么成果,甚至,这个几乎可以说是百年大计了!等到百年之后,各种类型的战马还有民用的马也差不多都培育出来了。
战马数量不足,而且培育也比较耗时,这也导致了汉朝如今骑兵依旧不足,也就只能借助于步卒还有军阵的威力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了。
甚至,在朝堂上头,舒云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要收回之前被匈奴人占据的九原和高阙。
汉人当然希望可以这样,毕竟,通过河套那边,匈奴人几乎可以长驱直入中原,而若是占据了河套,秦长城就能与齐长城,赵长城等连接在一起,彻底将匈奴人挡在长城之外,不用再担心匈奴人的骑兵逼近中原了。
为此,少府这边拼着一仗之后就濒临破产的威胁,将能拿出来的东西,可就都拿出来了,为此还动用了大量的民夫,哪怕如今民夫运送粮食,不再需要自己挑了,有独轮车,有马车,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双轮马车,而是四轮马车,即便如此,路上可能会消耗掉的粮食,也会是个天文数字。
匈奴人这一次算是被坑了,为了拖住他们的有生力量,汉人可是付出了不少代价。在几年前,汉人就跟月氏人联系上了,当然,这个联系是比较隐秘的,而这一次呢,汉人就跟月氏人达成了协议,汉人作为主力,将匈奴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在长城沿线还有就是河套地带,而月氏人呢,需要做的就是,阻止匈奴人往北往西逃遁。
月氏人自然是一口答应了下来,他们这些年日子不好过,自从击败了东胡人之后,草原上就是月氏人和匈奴人平分天下,而冒顿单于不管是因为当年在月氏人那里作为人质受到的羞辱和威胁,而是为了匈奴在草原上的霸权,都是不愿意跟月氏人分享广袤的草原的。因此,自冒顿统一了匈奴之后,就开始对月氏人进行打击,大量投靠了月氏人的部族受到了匈奴人残酷的报复,一些月氏人的贵族被俘获之后,要么被砍掉头颅做成酒器,要么就如同汉朝那边一般,将俘虏阉割,变成奴隶。
总之,如今月氏人几乎已经被匈奴人逼到了西域那边,已经有了进退两难的意思。
月氏人不能算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中亚那边的影响,他们会筑城,也会农耕,而且商业也比较发达,对他们来说,游牧算是补充,而不是全部。
也正因为如此,月氏人很多时候是对付不了匈奴人的,如今,他们甚至已经被匈奴人吓破了胆,要不是如今还能勉强支撑,早就直接跑路了!
等到月氏人跟汉人联系上之后,他们也只想着跟汉人交易,而一点也不敢想着跟汉人合作,对付匈奴。实际上,他们也是被坑怕了,上一次的时候,他们还跟匈奴合作对付东胡呢,结果,匈奴击败了东胡之后,顺便就将月氏人揍了一顿,月氏人白白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几乎没捞到什么好处,因此,对于汉人这边,也颇有些顾忌之心。
好在,信任这种东西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月氏人偷偷摸摸跟汉人做了好几年的买卖,甚至还从汉人这里弄到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还有一些比较普通的技术,这让他们在应对匈奴人的时候,总算是有了更多的把握。
因此,这一次,汉室派出使者跟月氏人联络的时候,月氏人最终答应了下来,不能真的任由匈奴继续强大下去了,真要是让匈奴人得逞了,月氏人只怕比起当年的东胡人还要悲惨。
东胡人中,尚且有不少部族投靠了匈奴人,因为大家都是引弓之民,信仰、习俗什么的都是差不多的,可是月氏人跟匈奴人根本算不上同一个祖先,月氏人其实在宗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草原,在西域上活动了,他们一直担任着西域与中原之间做贸易的角色,甚至有几任月氏王还曾经朝贡过周天子。
因此,他们跟匈奴人压根不可能融合在一起,总不能真的投降全部给匈奴人做奴隶吧,他们哪里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有了这样的前提,又见识了汉人的强大,据说汉人当初在民生凋敝的情况下,都让匈奴人无可奈何,几十年前的时候,秦人赵人还将匈奴人和东胡人撵得跟兔子一样到处跑,如今呢,中原那边的王朝再次强大起来了,匈奴人呢,只怕还真是对付不了汉人。
尤其,月氏人负责的不过就是截断匈奴人的退路,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压根不需要付出什么,只需要在听到匈奴人战败的消息之后,想办法阻断匈奴人退回漠北或者是西进西域的道路就可以了。如此,可以操作的余地就比较大了,再不济,想办法污染水源,总是可以的吧!
因此,月氏人最终一口答应了下来,当然了,他们也是提了条件的,也不敢有更多的条件,无非就是希望等到匈奴人被打败之后,他们可以继续跟汉人做交易而已。
汉人那边的好东西越来越多,月氏人可以肯定,只要能将东西运出西域,不管是汉人所说的什么大秦还是大夏,或者说是其他那些小国的王公贵族,都会喜欢那些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月氏人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他们生活得太滋润了,财富也来得太容易了,这也导致了无论是贵族还是下面的百姓,都不会有太多的血性,对付西域那边的强盗什么的,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想要对付匈奴人这种天生血脉里头就流淌着掠夺残暴因子的种族,那是远远不够的。
以前的时候,他们能够生活得比较滋润,是因为草原上部族太多,没有一统,他们可以左右逢源,尤其他们有钱有粮有技术,而且还控制了庞大的地域,可以征集起庞大的军队,一般的部族都不愿意跟他们发生多少冲突,像是匈奴人当初为了能够联络月氏人对抗东胡,连左贤王都能派出去做质子。
可是现在呢,东胡人没有了,匈奴一家独大,他们就不需要再看月氏人的脸色了,自然,月氏人就变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比起素来没有信义的匈奴人来说,月氏人对汉人就比较放心了,汉人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草原上又不能耕种,汉人占了也没用,而隔着个大草原还有中间的瀚海,月氏人跟汉人能够接壤的地方真的很小,而且根据祖先的记载,中原的王朝总是比较要面子的,到时候名义上臣服一下,回头就能坐收丝绸之路上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跟月氏人达成了一致之后,汉家这边就已经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在长城外围,还有就是河套草原上,给匈奴人一个惨痛入骨的教训。
匈奴人压根不知道汉人到底准备了什么,事实上,他们能够想象得到的中原最强大的战阵就是秦朝时候的弓弩军阵了,但是匈奴人的战术也在与时俱进,尤其在上一次遭遇了汉人的箭雨覆盖式打击之后,匈奴人呢,也开始对自己的战术进行了调整,另外呢,他们从汉人那里弄到了不少青铜器和铁器,加上如今匈奴人在跟汉人的贸易中也学了不少,如今他们制作的皮甲更加科学,甚至已经开始学着制作头盔之类的金属护甲了。而箭矢这种东西,如果能够被甲胄抵挡,那就算是准头再强,也就是那样了。因此,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成功。
自信是一件好事,盲目自信可就不是了,汉人如今呢,高级将领已经开始穿上了一个个甲片串联起来的锁子甲,而中低层军官呢,使用的皮甲呢,更是用多层的皮革,通过水力反复捶打制作而成,一般的箭矢,压根无法穿透,另外就是。汉人如今的弓弩已经分成了好几种规格,正常适用于骑兵和步兵的弓弩,虽说规格有些不同,但是都已经做到了上弦方便,可以连射,射速也很快,因为采用的还是规模化的流水线制作,所有的零件都是可以通用的,就算是受损了,回头几个弓弩拆开来拼接一下,继续还能用。
另外呢,还制作出了床子弩,还有神臂弓之类的大型弓弩,这些对臂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呢,想要提升准头也许多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但是相应的,只要准头足够,那么,即便是铁甲,百步之内,也能穿透三层。
步兵使用陌刀,骑兵使用弯刀,甚至舒云连小说演义里头的连环铁甲骑兵都搞出来了,当然,用得是轻甲,要不然,马匹负重不足,根本无法冲锋,而且这个只适用于小范围的作战,一方面合适的马数量不多,另一方面对于骑兵的素质要求太高,毕竟,他们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根本不容易做到。
总之,当匈奴人进入了汉人为他们准备的包围圈之后,就发现自己陷入了绝境之中。
他们的木弓,角弓根本无法射穿汉军的防御,而汉军的箭雨呢,不光是覆盖范围广,而且,还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尤其是在近距离交锋的时候,那连发的手弩简直就是噩梦!
不过是第一次的交锋,匈奴人就损失惨重,原本他们一开始派出来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多精锐的骑兵,实际上,匈奴人最喜欢干的就是本部在后面看热闹,刚开始出战的都是那些附属的部族,为的就是消耗这些附属部族的力量,胜了呢,成绩是整个匈奴的,是单于领导得当,输了呢,自然是这些附属的部族太过软弱无能,罪责也不是单于的。
只是,比起这些部族的损失来说,汉人的损失简直是微乎其微,这就让匈奴人有些受不了了。
更让他们受不了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匈奴人本来就兵分了好几路,毕竟,几十万人马还有携带着当做军粮的牲畜也有几百万头,这些都是需要足够的空间的,真要是放在一起,两天的工夫,就能让原本的环境变成废墟。
结果汉人这边的情报实在是比较到位,狼烟燃起之后,匈奴人来不及休整,就不得不投入战斗。
要么就是前面有个甜美的胡萝卜吊着,城池似乎摇摇欲坠,立刻就能被攻打下来,偏偏就是打不下来,只能一次次往里头增加力量,要么呢,就是一个不小心,就被汉人抄了后路,不得不想办法突围。可以说,几支大军都陷入了一个进退不得的窘境,等到冒顿那边得到了相对准确的消息之后,他立刻就明白,自个落入了汉人的陷阱,如果不想将匈奴的精华留在汉匈边境,那么最好就是赶紧撤退。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是这一篇的最后一章,下一个就是另一篇了!
(https://www.biquya.cc/id100591/514217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